爱查查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学家名人故事:高适和他的送别诗_1000字

位置:爱查查成语大全 > 作文大全> 名人故事的作文大全 > 文学家名人故事:高适和他的送别诗_1000字

文学家名人故事:高适和他的送别诗_1000字

唐代最具著名的边塞诗人就是高适与岑参,二人齐名,后世称“高岑”。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他的诗文创作,他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由其擅长七言歌行,粗狂豪放,遒劲有力。他的主要作品有《塞上行》、《蓟中行》、《燕歌行》等。高适的诗作,传存至今的约有250首左右,其中仅在诗题中直接点明为赠离送别的作品,就达69首之多,占他现存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二。可见,送别诗实在是高适诗歌的一个大类。前人对高适的研究,往往只注意他的边塞诗,而对其送别诗不免有所忽略。今天,我们就专门说说“高适和他的送别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就是那首著名的送别诗《别董大》,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的一些赠别诗,还有《别韦参军》等,即使写作送别诗,也都具有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别董大》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大董庭兰。董庭兰与高适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当初董大被征入宫当乐师,成了宫廷里较著名的人物。高适十年寒窗苦读到京城考状元,中了榜。成了一位朝廷命官。在一次高适入宫偶遇董大,他们俩很谈得来,便成了知心好友,每一次高适入宫总要去找董大把酒言欢一番。十几年后,新皇帝上任,他也很喜欢听音乐,但并不喜欢听董大弹,觉得太低沉了。便把他逐出宫。高适得知后赶来送别董大,十几年的老朋友,即将分离,感触颇深,于是一首“别董大”成了朋友离别的千古绝唱。
回过头来,再细看这首诗。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颇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誉满天下的盛况。话说得响亮有力,与“初唐四杰”的王勃的那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更多出几分豪迈和自信!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象高适这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能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缅怀诗人高适的同时,我们也梦回一次大唐王朝,走进唐朝的博大胸怀,重新感受了一下千古唐诗的无穷魅力。

相关作文: 雪中去学琴新的学期开始了校园春色妈妈也有这一刻夏天的雨作文100字一件送给妈妈的特殊礼物放大镜里的发现春姑娘来到我家我们的教室我是小小雷锋

标签:文学家名人故事高适送别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足为训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